景点简介
海门河为星云湖的出水口,星云湖水经此流入抚仙湖。连接两湖的这条河又称为隔河,仅2公里多长。虽是一条短河,两岸却尽是名山胜水、奇石异洞。海门公园即建在河畔,依山傍水,苍岩翠壁,是两湖游览区的一处天然景观。在隔河中段一石碑上刻着一首诗:“星云日向抚仙流,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咫尺割鸿沟。”这就是海门公园最引人注目的“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界鱼石”奇观。因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抚仙湖的抗浪鱼以此石为界,抵石而返,不相往来而传为佳话。 界鱼石八神也称奇 一日,八仙云游至此,众仙一看此处山青水秀,古柏参天,林静鸟鸣,环境十分幽雅。于是他们就在河边一块大石头上面下棋聊天。其间众仙时常听到大石头两旁有鱼跃起水花的响声,影响了众仙的兴致。铁拐李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扫众仙雅兴,就用他的铁拐杖敲击这块大石头,想借此把鱼吓跑,然而,越敲鱼儿跃得越欢,直到把这块原本光滑平整的大石头敲击得凸凹不平,洞穴遍布,千姿百态,活象一头龇牙咧嘴咆哮怒吼的怪兽伏卧在河边,也没把鱼儿吓跑,巨石两旁仍然有鱼儿跃起水花的响声。 这时正在下棋的吕洞宾、何仙姑等感到奇怪,就一同倚石朝河里细看:清澈的河水里,一群群鱼儿排着队,大的在前头,小的在后面从星云湖和抚仙湖里游来。在它们还没有接近这块怪石时速度都很快,一旦靠近这块怪石时速度就明显缓慢下来。此时,游在前头的大鱼神情显得惶惶不安,瞻前顾后,不时回头望望后边的鱼群,就象进入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地界。游在前头的大鱼尾巴用力 一摆,立即折头箭一般地逃走了,后面的鱼群队列顿时大乱,急忙回头而返,速度之快,令人眼花,以至有的鱼儿唯恐落后,迫不急待地跃出水面,搅起了水花声。后面游来的鱼群也同样动作,难怪这块怪石两旁时常有鱼儿跃出水面,时常有水花溅起之声。看到这一情形,众仙都一致认为此处真是人间一大奇观。吕洞宾一时兴起,用手一抹巨石,随手在这块巨石上面写上“界鱼石”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后来,人们就把这块怪石取名为“界鱼石”,界鱼石因此而得名,也因此而名声远播。 抚仙湖、星云湖的鱼儿为何老死不相往来? 为什么这两种鱼像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似的老死不相往来呢?经过勘测调查,发现原来两湖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抚仙湖平均水深87米,最深151米,是云贵高原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大深水湖。周围群山环抱,湖底起伏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湖区常刮大风,水深浪大,所以湖中各种水草、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蛳、蚌、虾等很少,湖水极清,是个“缺吃少穿”的贫营养性湖泊。就在这种恶劣条件下,衍化出与之环境相适应的抗浪鱼。它体细如银梭,行动敏捷,常把鱼卵产在岩壁和石缝间。鱼卵又是半黏性的,可以牢固地附在石壁上,任凭风浪狂起,也照常可以孵化。 星云湖则恰恰相反,是个浅水湖泊,平均水深9米,最深12米。周围多农田,湖底平缓多泥,有机物质淤积较厚,湖内水草繁茂,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也较丰富,属于营养性湖泊。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生成了头大油多、“养尊处优”的大头鱼,大头鱼的鱼卵是黏性的,易附着水草上,适于在水温高、鱼饵丰富的湖水中生长,对水深浪大、水草稀少的抚仙湖当然敬而远之,而抗浪鱼也不喜欢水浅浪平,泥草深浊的星云湖。这也许就是两种鱼“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因吧。 海门公园位于江川县连接星云、抚仙两湖的隔河中段,龙街镇海门村旁,距县城约17公里,亦称界鱼石公园,是一个以界鱼石奇观为主,包括多种景观的旅游风景区。 据《滇南志略》载:“江川其鱼两种,以石为界,不敢越江,越则相斗如兵象。”星云湖的大头鱼遨游至石,折头就返,逆水上回;而以抢水激浪为快事的抗浪鱼,成群结队游来,抵石而归,顺流而下,彼此知禁。千百年来,这一奇观吸引着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人,使界鱼石名声远播,并被列入《中国名胜词典》。1989年5月,江川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界鱼石刻 公园内还有大量与界鱼石奇观有关的人文景观。包括“界鱼石”、“舜足庶分途”、“带水披云”、“石怪鳞惊”、“鱼各有性”等石刻;记述着与柳毅传书大同小异的神话故事的“界鱼记”碑;明代云南巡按姜思睿观界鱼奇景之后发感叹所题诗句于上的“题界鱼石”碑;清嘉庆二年所立,现存于观音阁内的界鱼石碑。这些景观让人流连忘,遐想万千。 众景伴奇石 海门公园周围有“海门夜月”、“孤山晚眺”和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的“姑娘崖”、“野山养牛”、“蟠坤古洞”等自然景观以及“海阔天空”、“山断水连”石刻,使海门公园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景致的优良风景区而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中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