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张掖景点 > 焉支山自然风景区

焉支山自然风景区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焉支山自然风景区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公里处。焉支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隋大业5年(609年),隋炀帝西行时,登此山谒见西域27国使臣,甘、凉州府派仕女歌舞队在路口朝迎,史书多有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虽居焉支山,莫到溯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赫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的绝句,也使焉支山名扬华夏。该区重峦叠嶂,松林密布,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总面积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高3978米。整个区域为葱郁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登高望远,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泉淙淙;腹地,獐、鹿、獾羊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直,奇石岩岩。尚有古寺--钟山寺、古亭点缀于山林巅峰之中。秋日,在悬崖峭壁上盛开的山丹花红艳艳一片,竞相怒放,争奇斗妍。晓日初升,云蒸霞蔚,丛雾飘渺,气象万千。这里日均气温20.3℃,气候凉爽湿润,景色秀丽迷人。有"小黄山"之称。为消夏避暑、度假游览不可多得的自然风景旅游胜地。系甘肃省森林公园。
  焉支山,又名胭脂山、燕支山,俗名大黄山山中盛产大黄,在山丹县城东南50公里处,东西长34公里,南北平均约20公里,顶峰百花池海拔3976.8米。焉支山耸立于河西走廊中部,绵延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是山丹河弱水上游支流和石羊河的分水岭,系中国名山之一,历来史载不绝,诗文广见。
  汉唐时,焉支山所在的河西走廊曾是军事和交通要地,也是水草丰美的草原牧场。据《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载:“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山下北面的霍城遗址,相传就是霍去病屯兵之处。公元前121年武帝元狩二年夏,霍去病过焉支山大破匈奴,同年8月再征匈奴获全胜,迫使匈奴退出河西。匈奴失此“有柏五木、美水草、宜畜牧”的焉支山乃歌曰:“失我祁连山,使这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古代诗人对焉支山也情有独钟.如李白《寒上曲》中有“燕支落汉家,妇女无颜色”之句;《幽州胡马客歌》中的焉支山冬温夏凉,人笑马欢:“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霄寒。妇女马上笑,颜如頳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韦应物也描写过这块美水茂草的大牧场,“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调笑令》。
  关于胭脂山的得名,还有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胭脂山下的一对老两口梦见院子里长出一朵鲜红的胭脂花,一年后终于喜得千金,遂取名胭脂,胭脂长大后,聪明伶俐,美貌善良,村里人没有一个不夸她的。有一年大旱,又加瘟疫流行,全村人都病倒了,惟有胭脂姑娘一人好好的。她为救父老姐妹来到胭脂山,意外地听到一块大石头中有潺潺的流水声,便急忙拿来工具开凿。不知挖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力用尽了,汗流干了,最后倒在石头上。她的诚心感动了西天王母,王母托梦给了她一把金斧和一袋花种。胭脂姑娘醒来后,金斧一挥,便山开石裂,清泉奔涌。她用双手捧着花种往水中撒去,却见每粒花种上都沾满了自己手上流出的鲜血。为了父老乡亲,她毅然撒完了花种,自己却眼前一黑,掉进水里,化在水中了。这泉水流到村里,疫病解除;流到田里,庄稼返青;流到山坡,鲜花遍地。村里人得救了,但他们再也见不到可爱的胭脂姑娘了。一天夜里,西天王母托梦给全村人,告诉他们是胭脂姑娘用自己的血肉治好了全村人的病,现在她已到西天做了花神。人们为了纪念胭脂姑娘,就把她凿石取水的山叫胭脂山,并在山上年年植树种花。久而久之,胭脂山就成了一座苍松挺拔,古柏生辉,红花遍野,景色秀田的名山了。
  焉支山还与山丹县名密切相关。《山丹县志》记载:“删丹山在今范家营南谷,名大黄山,焉支山也。峰岭比次,每朝日初上,其阳承晖色若丹,而其阴凝烟为,丹碧相间如‘删’字,汉初取以县矣。山水之奇观也。”就是说,“删丹”之名,是以晨晖透过焉支山高大的树木,其形似删,其辉若丹,丹碧相间而得名。北魏时期,改删丹为山丹。因为“删丹”一词源于焉支山,加之“山”、“删”谐音,“山”字又比“删”字好写,所以以“山”代“删”,顺理成章。
  焉支山最负盛名的恐怕要数隋炀帝在此大宴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之事了。609年隋大业5年6月,炀帝西巡到达张掖郡,登焉支山,高昌王麴伯雅、尹吾吐屯设和西域27国使臣在道旁参见,当时隋炳帝威风无比,为了庆贺这次西征的胜利,炀帝令各族王、使者都佩金玉,披金一种似毡的毛制品,焚香奏乐,歌舞欢呼。又令武威、张掖一带的仕女打扮起来出来迎接,几十里路上,车马嗔咽,难以通行。炀帝在陈设豪华的观风行殿一种可拆卸组装的活动式宫殿与麴伯雅开怀畅饮,演鱼龙戏和奏有民族特色的九部乐,这时正是隋朝的极盛时期。隋炀帝到达焉支山,成为我国历史上惟一巡行到张掖的中原天子。
  焉支山中部,有唐玄宗时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建的“宁济公祠”,明代重修,当地人称北寺;西部有明代修建的钟山寺,称前寺。每年农历六月六日,张掖、民乐、永昌及当地人来焉支山,朝山观景,采药防疫,可惜巍峨辉煌的古寺在十年动乱中被毁,现只存遗址。
  焉支山南北麓均有汉唐丝绸之路故道,西南有马营、霍城、永固等古城,北有峡口城和古城窳,古长城和甘新公路从山北通过。山上物产丰富,景色宜人,是金张掖旅游观光的又一处自然景点。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5公里处,隔军马大草原与祁连山相望,面积680平方公里,海拔2919米,主峰毛帽山海拔3978米,是省级森林公园。
  焉支山又名胭脂山、大黄山,因古时盛产红兰花,采其汁加入油脂,可做胭脂,因此得名胭脂山。焉支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汉时匈奴人发出"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的感慨,诗仙李白留下了"虽居焉支山,莫道朔雪寒"的绝句,隋炀帝在焉支山接见十六国使节,红西路军在焉支山留下战斗遗址。钟山寺位于山林巅峰之中,前寺依山势建有玉皇殿,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清幽淡雅;后寺立于陡壁悬崖之上,骚人墨客,多有吟咏,挥毫泼墨,留叹赏于松石之间。
  这里重恋叠嶂,松林密布,高山瑰伟,奇石竞秀。登高望远,山上林海松涛,碧波无际;山下沟壑纵横,清流激湍;林谷腹地,獐鹿、獾羊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峡谷两侧崇山峭直,奇石岩岩。夏秋之际,山丹花漫山红透,竞相怒放,争奇斗妍;晓日初升,云兴霞蔚,重雾飘渺,气象万千,素有"小黄山"之称。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钟山寺庙会,游人如织,车马连属,盛况非凡,有秦腔小唱、风味小吃、特色产品、信息咨询,融古今民俗于一时,聚四方朋友于一地,是消夏避暑、度假游览不可多得的胜地。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