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沙与白藤湖一水相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乘船沿着灯笼沙的河道进行水上观光游览,河上有许多河汊,纵横交错,当你以为驶进水道的尽头时,却又有河湾,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疍家老祖宗传下来的水上婚家更是神秘而隆重,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化和数代人的融合、沉淀,形成了珠海斗门水乡特有的民俗风情
灯笼沙位于珠海市西部地区,行政隶属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人民政府管理,面积14.7平方公里,人口 9800 多人。这里世世代代以出海打鱼为生,被称之为水上人家或渔民,又称之为“疍家人”,从二十世纪,随着渔业的进步,渔民已逐渐被广东政府安排到珠三角沿海地区上岸定居,告别往日“居无定所”的生活。水上“疍家”人靠水边而居,一河两岸的水乡特色形成其独有的建筑文化,灯笼沙原生态特色相当明显。灯笼沙的居民大部分来自广东的新会、番禺、中山等地,这里的水上人家生活习俗独具一格,唱成水歌、水上婚嫁是灯笼沙人世代传统文化,每逢传统节日,灯笼沙人就在红棉树下搭建赛歌台,摆放两张桌子,从多男女歌手轮番斗唱咸水歌。疍家老祖宗传下来的水上婚家更是神秘而隆重,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化和数代人的融合、沉淀,形成了珠海斗门水乡特有的民俗风情。斗门水上婚嫁风俗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它融汇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在备婚宴、接新娘、拜高堂、会歌友等13个环节上,以船为交通工具,以歌来贯穿整个婚嫁活动的过程。
灯笼沙连着西江,浩浩荡荡地奔向南海,这里水鸟低翔,鱼儿跳跃,荷塘、蕉林互相衬映,假如拿她与欧洲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来相比,灯笼沙一点也不逊色,仿如世外桃源。小河沿着两岸,一栋一栋的楼房,一间一间的民居,远望是一片一片的芦苇荡和莲藕的田园风光形成了原始与现代相交辉映的道美丽风景线,村民发们就住在河的两岸,每户人家门前都种有果树和翠竹,到处可见绿树葱葱,他们以前主要以捕鱼为生,现在已逐步转为种养为主的农业,他们人人都是捕鱼的能手,懂得七八种捕鱼的技术,如抛网、放网、剌鱼等。那大小渔船就是村民们日常的交通运输工具,他们出门坐船,回家也坐船,就像城市公路上奔跑的汽车,家家都有一个小小的“码头”,每天清早出门都踏着这小小的石阶上船打鱼或去农田干活,每天撑船掌舵,却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