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东富寺,位于东富镇东富村芷泉岭旁。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二十一年(1826)重修,占地3300平方米,为砖木石结构,硬山式顶。寺正中大门横额楷书“东冨寺”,“富”字写成“冨”字,系仿山东曲阜孔府门联的“冨”字写法,意为“富贵无顶”。但却成为百余年来不少人议论的话题:有人说东富寺后有一小山丘,书写门额的作者,以寺后小山代替富字上的一点。过去东富一带比较贫困,当地人便说:“富”没一点,是东富贫穷,富不起来的原因。其实,旧社会有三座大山压在农民头上,哪处的农民也富不......[查看详情]
牌坊位于东堡乡柘塘坪村彭氏祠堂前,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邑绅彭之冕为纪念母亲袁氏而建。牌坊系花岗石仿木结构,有四柱三门,二层,歇山式顶,龙状鸱尾,檐角上翘。四柱为正方形,柱下座兽为8个仰面石狮,正面中门阴刻楷书:“奉直大夫彭明俊暨宜人袁氏之坊”,上竖刻楷书“圣旨”二字。左右门额横刻“敦伦”、“乐毅”,字体雄浑有力。背面刻建坊题记,坊主家世等。整座建筑结构严谨,庄重大方,并饰镂有狮子滚球、二龙戏珠、麒麟和人物等石雕,形象生动,线条流畅,有一定艺术价值。
老百姓历来崇敬清官,民国时,醴陵县境有9处包公庙。冷水包公庙是市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现存包公庙,位于栗山坝镇冷水村,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清朝曾多次维修。1928年,主殿部分损毁。1985年,当地群众集资,按原貌修复。庙座北朝南。主殿为砖木石结构,硬山式顶,门两旁有对联:“孝于亲,忠于君,劳心于国,施惠于民,德望重千秋,今日犹思贤宰辅;冤则雪,讼则解,弊政则除,贪官则赅,威名传万代,当年共颂话阎罗”。戏台面积约50平方米,歇山式顶,翼角......[查看详情]
八百年沧桑见证——渌江桥渌江桥是醴陵的第一大民桥,也是1949年前,全国少数几座县级民修公助的大型石拱桥之一。醴陵历为吴楚要冲,且连通南北。南宋前,交通常阻于渌水。南宋绍兴六七年间(1136-1137),湖南安抚使赵善俊奏停渌水渡钱,说明当时有渡无桥。乾道九年(1173)正月三十日,诗人范成大(后任参知政事)经萍乡到醴陵,作《题醴陵驿》五律,有“渌水桥边县,门前柳已黄。人稀山木寿,土瘦水泉香”之句。在所著《骖鸾录》中称:“比年新作桥”。桥名“渌水”,可见桥......[查看详情]
渌水芳岛——状元洲。状元洲位于城区渌水中,有横桥与渌江桥连接。明初为菜园,后为武童试马场。清光绪末,辟为桑园。石拱桥建成后建为公园。大革命失败时,状元洲是国发党反动派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刑场。1930年9月,红一方面军攻打长沙后,回师赣南途中,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率部在醴陵整休,司令部设状元洲原桥公所内。毛泽东还参加了中共湘东特委会议。三楼木墙板上,保存有红军书写的标语。明《一统志》载谶云:“洲过县门前,醴陵出状元”。醴陵虽未出过状元,但应验了明代醴陵......[查看详情]
炎陵湘山公园位于炎陵县城西边的湘山,三面环水,古木参天,有“一峰兀立,二水夹流”之称,现为湖南省级森林公园。相传湘山是炎陵的风水宝山,古时的炎陵“五子”(神农天子、钟馗才子、孟姜女子、罗浮孝子、铁头太子)、近代读书成名、当官发财、以及风调雨顺、林茂粮丰、六畜兴旺都与湘山这个风水宝地密切相关。 山上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3.5%,名胜古迹有建于北宋初年的湘山宝塔、建于明万历45年的湘山古寺和省级保护文物革命烈士纪念碑。 近年来炎陵县加快建......[查看详情]
株洲电视塔,又叫东方神龙塔,高293米,钢结构带旅游的多功能综合电视塔。既是广播电视的重要基础设施,同时又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观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
去酒埠江亲水泳漂的N大理由 理由1 酒埠江亲水泳漂就在酒埠江风景区进口处,漂流起点和终点都在网酒旅游大道旁边。 理由2 酒埠江亲水泳漂落差不大,流速适中,河道规范,有惊无险,适合男女老少。 理由3 无论干旱还是汛期,这里的水量都是始终如一,四季可漂。 同程驴友这样评价酒埠江亲水泳漂 漂流落差不大,一家人一起打水仗,很开心,有机会再来。 — — 13965dedheb 这个漂流对于不是很爱刺激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