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景区简介 大同镇位于赤水市城区西部水陆交通便利,经赤水河入长江可到重庆、武汉、上海。自古商市繁华,军争兵燹,浓郁的耕读文化,淳厚的乡民性情, 各地商人捐资修建的会馆, 保留至今的豪宅大院、望族祠堂,以及沿袭的一套祭祀类建筑,确与山、水、林构成和谐、美丽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反映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时代的历史风貌。 景色特点 大同古镇现存建筑建于明末、清初 ,由古街、古码头、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庙宇、古会馆、古碑、古牌坊等组成,大多依山而建,前殿......[查看详情]
去洪渡河漂流的N大理由 理由1 峡谷风光旖旎,溪水清澈见底,两岸峭壁耸立,景色秀丽。 理由2 河段全长12公里,32个滩口。滩连碧波,挥浆拨浪,有惊无险! 理由3 漂洪渡峡谷,弄雪花飞舟,品三峪风骨,读漓江水韵! 同程驴友这样评价洪渡河漂流 滩连碧波,挥浆拨浪,有惊无险,乐趣横生,有机会一定再去! — — 13101wbgrmk 漂流的水好,风景好,真是个好地方! — — annie3100300 洪渡河......[查看详情]
四渡赤水纪念馆补国家评为4A级景区,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土城镇长征街,原称"花园",长征时红三军团司令部在土城驻地,为中西合璧两层砖房,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题写馆名。 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以土城战斗、一渡赤水河为重点,真实再现历史,突出表现毛泽东等军事指挥家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显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四渡赤水纪念馆采用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展。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的战斗经历,并突出......[查看详情]
遵义市红花岗区即原遵义市,是红军“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并且取得“再占遵义”的胜利的地方。 溯其历史,原遵义市春秋战国时期为鄨国辖地。秦汉属鄨县。唐贞观十三年名恭水县。南宋孝宗淳熙三年,遵义开始成为地方行政中枢。明万历二十八年改为遵义军民府。1913年,民国政府将遵义军民府改为遵义县。1950年,以遵义县城为基础设置遵义市,隶属遵义专区。 1955年3月,遵义市改为省辖市(由遵义专区代管)。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查看详情]
遵义凤凰山在市区中部,巍峨矗立着一座苍翠的高山,它就是被誉为“绿色明珠”的凤凰山。由小龙山、螺蛳山、狮子山等20多个大小山头组合成,面积约3.5平方公里。山峦起伏,湘江绕山麓穿城而过。登上海拔1057.9米的主峰,全城尽收眼底。 凤凰山林木葱茏,蔽日遮天,草木畅茂,鸟兽繁殖,为天然公园。区域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井泉如珍珠镶嵌于林海之中,著名的有高山龙泉、双眼凤井、金银井、红沙井、白沙井、青沙水、洗经池和金刚塘,人称“凤山八泉”。凤凰公园修建在凤凰山西南坡,......[查看详情]
仁怀三温泉在遵义县至仁怀县的公路途中。即盐津河、坛厂、团结三个温泉。其中盐津河温泉水温达60度,泉水喷涌,四季不断,含多种微量元素,对关节炎、皮肤病、心血管诸病,有较好的疗效。周围有果木林场,果木树叶婆娑,四季花香扑鼻,秋季果实累累,桔黄橙绿,景色艳丽。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老城红旗路(原子尹路)80号,老地名叫琵琶桥。会址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上盖小灰瓦,歇山式屋顶上开一“老虎窗”,有抱厦。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楼上有梭门梭窗。檐柱顶饰有垩土堆塑的花卉。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门窗涂饰赭色,镶嵌彩色玻璃,窗外层加有板门。楼内各房间设有壁橱。整个主楼通西阔2......[查看详情]
凉风垭森林公园位于大娄山中段桐梓县城北面,占地面积596公顷,涉及楚米、大河2个镇5个行政村,交通便捷。公园内高低海拔落差较大,相对高差50—200米,年平均气温1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85%,空气清新,山水兼备,具有休闲、度假、疗养、健身、娱乐等综合功能。2005年6月25日,凉风垭森林公园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贵州省桐梓县凉风垭省级森林公园的前身系国营桐梓县凉风垭林场,属全省20个基建林场之一,是遵义市唯一保留的......[查看详情]
黄莲柏箐自然保护区升格黄莲柏箐自然保护区位于桐梓县东北部,涉及狮溪、羊磴、水坝塘、木瓜、黄莲5个乡镇25个行政村154个村民组,由柏箐喀斯特原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黄莲自然保护区合并而成。区内保存了原生性较强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金佛山方竹,面积分布集中成片,是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基地。保护区生态环境特殊,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物种资源丰富,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中生物资源1175种,有国家重......[查看详情]
马鞍山文化是我国旧石器多元文化的代表,是西南部文化区系的组成部分。马鞍山北洞文化遗址上部层位年代属晚更新世后期,距今约15至18万年;下部层位则距今2万年以上,与贵州黔西观音洞及邻近四川、云南、湖北房县等地同时代遗址亦有相似标本。1986年首次系统发掘的万余件化石中,找到大熊猫、剑齿象、中国犀、巨貘等华南晚更新世动物群的代表性动物齿化石,出土一件人的下颌骨并附着前臼齿和臼齿;人类用火遗迹有灰坑、灰烬、烧骨等。所获骨器制作除打击技术外,有骨锥、骨铲、骨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