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圣源寺,位于大理喜洲镇庆洞村西面,距离古城20公里,是规模较大的佛教建筑群,始建于隋朝末年,后经多次重修。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过去有殿、阁、庵、堂,由于建筑的宏观,历代都有维修,但因水患,现在仅存神都,圣源寺、观音堂三所。寺院坐西向东,有浓厚的白族建筑风格,与门相连的照壁檐下,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装饰,和门楼浑然成为一体。最令人赞叹的是,正殿上的二十扇一堂的木格子门,每扇高一丈,宽两尺,扇扇都是浮雕,刻工精细层层透明,二十扇浮雕,组成了一套“白国因由”......[查看详情]
南诏德化碑,位于苍山下的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当年太和城的国门外。此碑立于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碑高3.97米,宽2.46米,经过千百年的风风雨雨,碑文现仅存八百余字,被誉为“云南第一大碑”。 石碑阳刻正文3800余字,今仅存220字。着重叙述了南诏和唐朝原来的密切联系及双方交恶的经过,双方3次兵戎相见,最后南诏归吐蕃的过程。石碑阴刻41行,3000余字,现仅存556字。内容为南诏重要职官题名。现存碑文内容资料为明代云南著名文学家和理学家李......[查看详情]
宝成府位于大理喜洲古镇,喜洲古称"大厘城",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因其富饶和气候宜人成为王族的避暑休闲之地,同时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里有着典型的白族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是白族及其文化的代表和缩影。 白族人很注重居住的条件,早在唐朝初年就有"城廓村邑"的民居。白族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大瓦房,空腔腔",意思是即便是节衣缩食也要住得很舒服,于是他们的建筑和居住环境从这样的观点延续,从而就有了"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角楼"等典......[查看详情]
宝相寺又名石宝寺,因建筑奇险,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为明正统年间鹤庆土知府高论所建,初为道观,后来佛教兴盛,除玉皇阁外,大多庙宇均祭佛像,成为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寺建在佛顶山高耸险峻的悬崖上,令人目眩,寺坐西朝东,进山门而至天王殿,大雄宝殿均层层升高,弥勒殿与玉皇阁则凌空建造在崖内,需从左右攀岩扶壁方能到达。 每年秋季的石宝山歌会在这里举行,届时,清净的山野成了白族欢歌的海洋。宝相寺以其奇峰、典阁、泉瀑、歌会编织成一幅民族画卷。
大理州博物馆位于下关洱河南路,1986年建馆,占地60亩,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4600平方米,采用白族居民建筑群与殿堂楼阁建筑形式结合,古朴典雅,气势宏伟,独具民族特色。馆内设有地方史馆、南诏大理国史馆、民俗展览厅、自然资源馆等,展品丰富。基本陈列有自治州概况、青铜文物、南诏大理历史文物、石刻艺术、绘画艺术、陶瓷文物、白族民俗、大理石精品等。该馆是云南省旅游涉外定点单位。
龙眼洞,位于云南大理古城西边的苍山龙泉峰的南侧碧玉崖上。崖上风景点龙眼洞,气势磅礴,以奇、险著称,往上看碧玉岸,那耸入云天的岩壁,犹如仰天长啸的青龙,沿小路攀登到达巨岸高处的“龙头”,便见一洞口状如龙眼,就是“龙眼洞”。
位于距大理市西郊三公里的昆畹公路旁,有温泉水从石罅中流出,聚成一股终年不断,四季常流的泉水。温度测定为摄氏七十六点八度,为碳酸盐温泉, 水质优良,对皮肤病,风湿病等有一定的疗效。现 设有各种档次的浴池,可供人们洗浴。温泉面对蜿 蜒奔流的西洱河、背靠林木挺秀的者摩山,是人们 洗尘休憩的好场所。
云南马帮文化博物馆坐落在云南省祥云县南驿古代驿道的中段,坐南朝北,同云南驿(明清驿站)和二战中印缅战区交通史纪念馆隔一丈宽的青石板古道相望。 博物馆本身就是古镇的大马店,占地55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两层三进带后院的古建筑,建筑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布局完整,是云南省现存完好最大的马店。 云南马帮文化博物馆采用国际流行的开放式布置展览,一改传统博物馆橱窗加文字布展的生涩乏味,可以零距离的体验马帮运输时代的生活方式。桌上的账簿随风翻卷,仿佛花白胡子的账房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