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在诸暨市西30公里群山之中。所谓“泄”,就是瀑布之意。瀑从五泄山巅的崇崖峻壁间飞流而下,折为五级,总称“五泄溪”。五泄景区主要由五泄湖、桃源、东源和西源峡谷等四个景区组成。溪两岸异峰怪石,争奇竞秀,有“72峰,36洞,25崖”,得崖壑飞瀑之胜。历史:五泄景区山水久负盛名,东汉《越绝书》、北魏《水经注》、唐代《隋书》等书中都有描述。唐代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慕名到此创建了五泄禅寺,佛教曹洞宗创始人良价在此出家。此后五泄景区名声益盛,徐霞客、陆游、白居易,徐渭、王......[查看详情]
鲁迅故里包括鲁迅纪念馆、鲁迅祖居、鲁迅故居(含百草园、绍兴民俗展览、朱家台门)、三味书屋等全部建筑,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鲁迅故里景区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就诞生在这里。游客在看到原汁原味三味书屋的同时,还能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新近恢复的周家新台门、长庆寺、土谷祠、静修庵、恒济当与鲁迅笔下有关的遗迹,以及寿家台门、朱家花园等一批古宅古迹。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查看详情]
鲁迅文化广场位于绍兴咸亨酒店西面的鲁迅路口。广场采用下沉式设计,台阶层层叠叠,红花绿叶相间,草木葱郁,青石板地面突出了绍兴的传统风貌。鲁迅文化广场北部塑有鲁迅铜像,面对鲁迅路,暗黑的铜色,眉眼间的坚毅是人们熟悉的神情。透过形象可以明显感受到鲁迅先生睿智的思想、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 毅力。铜像旁边树立有一《鲁迅铜像碑记》的石碑。
瓜渚湖,古名桥塘湾。南阔北狭,南北长2公里, 东西长约1公里,其形若瓜,故名。现有水面面积1.5平方公里,为绍兴平原第三大湖。周围有九 十八井三庙四祠堂。可谓步步皆风景,处处有史迹,附近有感圣湖,宋高宗避难泊于此,与瓜渚湖相连。随着中国轻纺城的兴起,该湖已成为旅游业开发热点之一。
卧龙山位于市中心偏西,与城内蕺山、塔山鼎足而立,游人稀少,环境清幽,值得一游。主峰前有石柱古亭,名望海亭,始建于唐代。亭下有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墓及唐宋摩崖题刻。西南山峰上有风雨亭,1930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而建。东南山麓有越王台,高数十米,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山南坡还有解放战争革命烈士墓及纪念碑。
东浦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浙江旅游乡镇”,它位于绍兴市区西郊7.5公里处。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河流纵横,风光秀丽,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之称,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辛亥革命先驱徐锡麟、当代文学家许钦文的故乡。东浦镇的东浦老街是一条很有历史和特色的街道。这条老街头朝东,尾朝西,它形成于南宋,繁华于清代,早在元代,老街逢六设猪市。沿河南北店铺林立。在250余家店(铺)中酒楼就有45家。酒旗招展,酒客满座,觥筹交错,佳酿飘香。清人李慈铭在《夜沿官读诸水村至......[查看详情]
是绍兴县的第一大镇,也是浙江屈指可数的著名水乡集镇之一,因其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素有“金柯桥”之美称;又以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成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旅游乡镇”。明张元忭《三江考》上说:“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柯水流经镇内街河,镇得名于桥,桥又得名于水,70年代曾在镇内独山村出土石斧一件,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越绝书》上又有越王句践在独山“自治以为家”,后“徙琅琊,冢不成”的记载。东汉时,蔡邑在此......[查看详情]
在市区胜利西路、龙山北麓,现为绍兴饭店。面山枕流,环境典雅。此处原为明初韩御史别墅,后因韩氏快婿诸公旦在此读书而称快园。著名散文家张岱曾于此僦居24年,他的《快园道古》也在这里问世。
绍兴城偏门外两里许的快阁村。南临鉴湖,为陆游晚年饮酒赋诗之所。清乾隆年间重建,同治八年(1869)为姚氏购得,成为藏书之所,俗称姚家花园。阁旁有庭园,假山鱼池,藤萝花木,颇具佳趣。登阁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今快阁已毁,只遗清人蒋士铨《快阁记》和陶方琦《快阁后记》两通碑刻,都移至府山越王台畔。
位于若耶溪源头化鹿山下的,创建清康熙五年(1666年),规模宏大,主体殿宇多达六进,加上侧室数百间,构成一个巨大的建筑群体。寺院在鼎盛时期僧人有千人之众,系江南一大名刹。相传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时清圣祖曾南巡到此,赐额“传灯志”,所以平阳寺又名“传灯寺”。平阳寺旧时藏有高僧弘觉禅师血书的《法华经》、康熙皇帝南巡时赠与弘觉禅师的黄钵一只及千佛袈沙一件,人称平阳寺“三宝”。民国30年(1941年),杜伟任浙东行署专员时,将“平阳三宝”移至天台国清寺收藏。......[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