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位于书法圣地兰亭以南两里许的鲜虾山麓。由墓道、平台、墓穴、墓碑、祭桌等组成,座北朝南,背依山岗,顺依山势,逐级升高,视野开阔,风水特佳。自甬道至墓顶全长80米,宽30米,用花岗石砌筑,规模按照原样,垂带、纹饰一如古制。碑文“明王阳明先生之墓”八个大字,系著名书法家沈定庵题书。中设青石平台,便于远眺凭吊,墓旁有合抱古松数十棵,增添肃穆气氛,墓身左右林木葱茏,四季常青。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查看详情]
明万历《上虞县志》载:“郡功曹王充墓在县西南四十都乌石山。” 王充(27~97),字仲任,上虞人,东汉著名思想家。所著《论衡》一书,30卷,85篇,20余万言,以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着力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谶纬迷信思想和天地万物由神主宰的谬论,成为一部战斗的宣传无神论的光辉巨著,开创了我哲学史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新阶段。 王充死后,葬于上虞乌石山,即今上虞市章镇滨笕枪山上。清嘉庆十二年(1807),邑人林鉴曾修王充墓。咸丰五年(1855),林鼎臣、谢简迁又加......[查看详情]
在诸暨城关南部苎萝山麓、浦阳江边。苎萝山为西施故里,山麓浣纱石上刻有“浣纱”两字,传为王羲之所书。这块普通石头,只因西施的芳名,只因书圣王羲之的题字,便有了不同寻常的价值。古今无数诗人吟唱它,画家描画它。浣纱石北首高坎上有浣纱亭,沿亭东侧拾级而下,有一块小平地,右手高坎有沙孟海书写的“西施浣纱处”五个石刻大字。浣纱石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诸暨枫桥紫薇山西麓。小天竺初创于明代,原为明代官僚骆问礼私家庭园。后毁于兵。清末,主体建筑见大亭得以重建。1985年,整修见大亭的同时,新建了一批仿古亭阁,正式对外开放。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浦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浙江旅游乡镇”,它位于绍兴市区西郊7.5公里处。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河流纵横,风光秀丽,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之称,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辛亥革命先驱徐锡麟、当代文学家许钦文的故乡。东浦镇的东浦老街是一条很有历史和特色的街道。这条老街头朝东,尾朝西,它形成于南宋,繁华于清代,早在元代,老街逢六设猪市。沿河南北店铺林立。在250余家店(铺)中酒楼就有45家。酒旗招展,酒客满座,觥筹交错,佳酿飘香。清人李慈铭在《夜沿官读诸水村至......[查看详情]
是绍兴县的第一大镇,也是浙江屈指可数的著名水乡集镇之一,因其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市场繁荣,素有“金柯桥”之美称;又以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成为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旅游乡镇”。明张元忭《三江考》上说:“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柯水流经镇内街河,镇得名于桥,桥又得名于水,70年代曾在镇内独山村出土石斧一件,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越绝书》上又有越王句践在独山“自治以为家”,后“徙琅琊,冢不成”的记载。东汉时,蔡邑在此......[查看详情]
在市区胜利西路、龙山北麓,现为绍兴饭店。面山枕流,环境典雅。此处原为明初韩御史别墅,后因韩氏快婿诸公旦在此读书而称快园。著名散文家张岱曾于此僦居24年,他的《快园道古》也在这里问世。
绍兴城偏门外两里许的快阁村。南临鉴湖,为陆游晚年饮酒赋诗之所。清乾隆年间重建,同治八年(1869)为姚氏购得,成为藏书之所,俗称姚家花园。阁旁有庭园,假山鱼池,藤萝花木,颇具佳趣。登阁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今快阁已毁,只遗清人蒋士铨《快阁记》和陶方琦《快阁后记》两通碑刻,都移至府山越王台畔。
位于若耶溪源头化鹿山下的,创建清康熙五年(1666年),规模宏大,主体殿宇多达六进,加上侧室数百间,构成一个巨大的建筑群体。寺院在鼎盛时期僧人有千人之众,系江南一大名刹。相传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时清圣祖曾南巡到此,赐额“传灯志”,所以平阳寺又名“传灯寺”。平阳寺旧时藏有高僧弘觉禅师血书的《法华经》、康熙皇帝南巡时赠与弘觉禅师的黄钵一只及千佛袈沙一件,人称平阳寺“三宝”。民国30年(1941年),杜伟任浙东行署专员时,将“平阳三宝”移至天台国清寺收藏。......[查看详情]
南岩寺为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的正式开放寺,在县城西5公里的西山村,旧志载:“山岩陡险,皆沙石积成,如筑墙壮,以物触之,纷纷而落,时或有崩堕者,世传大禹治水,东注积沙成岩。人掘其地,有螺蚌壳,云岩下乃海门也。”唐李绅《龙宫寺碑》载:“南岩海迹,高下犹存。”宋范仲淹诗:“伯禹水既治,一峰留此也。”宋王十朋〈会嵇赋〉:“南岩嵯峨,海迹古兮。”南岩山景区延绵十多里,胜迹有南岩寺、任公子古钓台、化云洞、大洞、铁佛寺、蝙蝠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