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大理文献楼在大理古城南门外一公里外,为进入在大理古城的第一个名胜景点。如今的文献楼,于1999年重建。大理为何称之为“文献之邦”呢?这得从历史说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四个典故都与大理有关。大理是滇地远古文明的中心,考古发掘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大理是茶马古道的重镇又是云南设治最早的地区,西汉元封二年,即公无前109年,设叶榆,云南、邪龙等县。叶榆就是今天的大理,当地的大理是个丰腴之地,土地肥美,宜五谷蚕桑,到了......[查看详情]
牟尼庵位于祝圣寺以西半里处的小山脊上,南临玉龙瀑布,西临一条山涧。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牟尼庵自古就是去玉龙瀑布和上山朝拜的必经之地,因此在有关鸡足山的许多古代游记中都可以见到“茶房”或“牟尼庵”这样的字眼。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5年),有一位僧人看见许多上山朝拜或是前来观瀑者,都走得口干舌燥,便在玉龙瀑布的小山脊上修建茅庵,向人施舍茶水,因此也就有了“茶房”的名声。后来茶房遭遇火灾,有个叫杨周的人改建为牟尼庵,并请来......[查看详情]
花甸坝在苍山云弄峰和沧浪峰之巅,海拔2900米。坝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可耕地面积10万亩,1958年,在此建立花甸坝农场,以种植药材和养殖牲畜为主。坝子西部有类似苍山的十九座山峰,称小苍山,林木茂密。山中有大大小小的小溪40多条,汇聚后成为苍山万花溪。花甸坝奇花异卉争奇夺艳,每到春夏之间,满山遍野都是马樱花,纵横20多里,汇成花的海洋,成为花的世界。花中间杂着白豆花、芍药花等草本花卉,五彩缤纷,瑰丽迷人。明清以来,先后有李元阳、杨士云等文人学士......[查看详情]
海岛古名流岛、赤文岛,近代改称金梭岛。明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古迹》地卷条载:“在洱河罗荃寺南,赤文岛有大篆数十字,今莫辨也。”白语称“创捞”,即海中的一个岛的意思。此岛在洱海东部的海面上,南北长约两公里,宽约800多米,高出水面250米。岛的中部底窄,南北两端偏高,呈长尖形,形似葫芦。 南诏时期,曾在岛上建舍利水城,作为避暑宫廷。樊绰《蛮书》卷五六记载:“东南十余里有舍利水城,在洱河中流岛上。四面临水,夏月最清凉,南诏常于此城避暑。”舍利水城毁于......[查看详情]
金河口旅游区地处河北第一高峰小五台山脚下,东距北京200 公里,西倚山西大同,地理位置优越,为北京周边后花园。金河旅游区海拔2882米,有野生高等植物1347种,各种动物56种,其中国家列入一类保护动物计30种。这里奇山怪石,峡谷幽深,森林茂密,蝶飞鸟鸣,植物繁多,动物奇珍,异峰比势,鬼斧神工,四季分明,夏日无蚊,风凉贯谷,一派仙境。金河古塔,世代传名,且有“一线天”、“珍珠泉”等30多处自然遗存,为游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境地。
走到近前,五华楼的精美艳丽,让人益发赞赏。这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层建筑,下面的一层称为台座,上面的三层称为楼。 现在的五华楼是1998年破土重建的。在这之前,五华楼几次焚毁、几次重建,历经千年沧桑。
在大理,甚至在云南,像喜洲这样的农村乡镇压,大概是很少有的。喜洲是历史名城,又是白族典型的商业集镇,是白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萌地之一,云南著名的侨乡之一。因此可以说,了解大理和白族,不能不首先了解喜洲。 一来说喜洲,首先见到的是村头那两棵枝叶繁 如叶盖的大于树。这是在我国北方难得见到的一种乔木,俗名又叫万年青,学名是高山榕树。白族人认为,大青树是一个村庄兴 的象征,因此又把它称作“风水树”。大青树是一个古老的白族村庄都有少不了有自己的风水树。这种树通......[查看详情]
又称剑川石窟,位于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因山坡上有一大石形状如钟而得名。石钟山石窟分布在石钟寺、狮子关、沙登村三个地区,是南诏、大理国时期(649~1094年)白族人民创作的艺术瑰宝,是云南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好的石窟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石钟山石窟群共有16窟,其中石钟寺区有八窟,造像共139尊,人物造像线条细腻流畅,栩栩如生。有观音、如来、迦叶等,也有反映南诏王阁逻风出巡时的情况,南诏王异牟寻的雕像,还有高鼻深目的“波斯国人”,......[查看详情]
七龙女池是大理苍山不亚于清碧溪的一处叠泉飞瀑景区。此景区位于黑龙溪的中部,其右为马龙峰,再往南即清碧溪;其左为王局峰,再往北即凤鹅溪。在深邃飞流的黑龙溪涧中,从下至上有天然的七个清泉水池,每个水池的西侧飞瀑跌滑而下,就如洁白的轻纱挂在壁上,给人有一种虚幻神秘的感觉,池中水清见底,周围是青山白石妆点,入水池间犹入洞天仙境。相传这七个水池是洱海龙王7位龙女沐浴休息的场所,她们在每年的夏天、明月高悬的夜晚,都要到这里沐浴,直到拂晓才回到洱海龙宫。因此秋深季节,......[查看详情]
观音阁俗称小普陀,古名天镜阁,因海澄如镜故名。是在洱海里的一块巨大礁石上建造的。相传这块礁石是观音大士云游大理时,投进洱海里的镇海之印。有了它,海水从此不复四溢,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永享太平。因此,渔民们在小岛上建观音阁,纪念观音,并把小岛东部的一个渔村取名海印村,将小岛叫做小普陀山。 小普陀建于明朝,重修于1982年,系亭阁式建筑,分上下两层。第一层塑有如来佛像;第二层塑的是观音,观音塑像是这里的主塑像,故名观音阁。由于观音阁位于四面临海的孤岛上,......[查看详情]